<strike id="77njx"></strike>
<strike id="77njx"></strike>
<strike id="77njx"><dl id="77njx"></dl></strike>

創奇教程中心 每一個分享都凝聚我們的心血

當前位置: 創奇遴選培訓網 > 遴選資訊 > 理論干貨

寫講話稿的“兩種模式”利弊分析

日期:2022-09-16 16:29:03 / 人氣:

在單位從事綜合文字工作多年,代表性的就是領導講話稿起草。個人認為,講話稿起草大體有兩種模式:第一種是單打獨斗式。關起門來當領導,由一個人全權負責,領導只提大概的要求或者完全不提要求,不需要過于詳細的提綱,最后寫出初稿后,再由領導修改,走完送簽程序;第二種是群策群力式。組成寫作班子,先討論提綱,包括一級標題、二級標題、二級標題下的點位,討論透徹后,再由幾個人寫初稿,最后集體修改,領導帶著分管領導、綜合文字部門負責人、具體起草者一起,在大屏幕上,投影修改,一段一段改、逐句逐字改,依靠集體的智慧完成講話稿,最后再送簽。

 

下面從幾個維度來對照這兩種模式的利弊:

 

第一、講話稿的效果。

講話稿屬于事務類文書,不是法定公文,是最能彰顯講話領導特色的文書。所以,想要講話效果好,講話稿必須有特色,符合講話領導的身份、站位、風格、講話場合等。從這個角度看,單打獨斗式,如果這個起草者有比較豐富的寫作經驗,對領導很熟悉,自己關起門來當領導,把自己當做“書記”“行政首長”“主任”“主席”,沒有太大束縛,那確實更能寫出一篇效果好的講話稿;相對比,群策群力式,因為是集體寫作班子的成果,語言風格很難彰顯,有點像“流水線產品”,寫來寫去都是一個風格,很難滿足不同領導尤其是高級別領導的“口味”。寫作班子在投影上寫、改講話稿,雖然大大減少了出錯的機會,但是思維很難發散、觀點很難獨特、亮點很難突出。某地方換了一把手后,新書記很有自己的個性,寫作班子給他寫講話稿的時候,按照老套路寫,結果新書記很不滿意,說沒有心意,“標簽”太明顯,一看就是出自XX同志(政研室主任)的手筆,這是非常被動的,你不變就要落后。

 

第二、個人能力的提高。

前面說過,單打獨斗式對個人能力要求比較高,必須深耕綜合文字多年,有大量的實戰經驗,給不同領導起草過講話。這種模式有一個弊端,那就是起草、修改是分開的,初稿寫好后,分管領導、主要領導修改,你只能看到最終結果,看不到修改的思路,為什么這樣修改?修改的點位是哪里來的?標題、段落、句式調整領導是出于什么思考?這些不清楚,就很難進一步提高講話稿的寫作水平。相對比,群策群力式在這方面就有很大的優勢,一個寫作班子,幾乎包括了這個單位的核心材料高手,對于很重要的講話(比如年度報告、重要匯報講話、調研報告等),分管文字分管領導、綜合文字部門負責人以及下面的具體執筆者,大家一起對著投影改,那么謀篇布局、遣詞造句的邏輯和思路一目明了。比如跟著省委政研室主任改材料,那作為下面的寫手,就能非??斓靥岣?,長期堅持,自然就能成為“行家里手”。

 

第三、講話稿的提綱。

單打獨斗式因為主要是靠個人,對提綱的討論不會特別充分,初稿起草者列個大概的提綱,領導認可后,就可以開始寫,具體寫作時候有比較大的“自由空間”,沒有太大束縛,有時候能夠寫出非常出彩的講話稿。而群策群力式,一般對提綱的討論非常充分,想得非常精細,甚至和最終的成稿“八九不離十”,把幾級標題和具體的點位都想得非常透徹,最后分工寫,這好比已經畫好了“框”,只能在框里寫,難免施展不開,寫不出個性的東西,和講話稿的特點又相違背了。

 

第四、兩種模式使用情形區別。

一般小單位、基層單位、小場合,采用單打獨斗式的多;大單位、高層級單位、大場合,采用群策群力式的多。原因也簡單,大單位、高層級單位、大場合,更重視綜合文字文稿質量,原設想是群策群力式更能寫出高水平文稿,但是實際也容易翻車,前面舉過例子。寫得再好,領導覺得不“對味”,下面聽的人昏昏欲睡、玩手機,這樣的講話稿是失敗的!

 

這里只是談幾點體會供參考!

 

 v2-8a5d32641281b136fbbc2409159a1cbd_1440w.jpg


編輯:創奇遴選


一本V亚洲V天堂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制服一区二区_亚洲伊人成综合人影院青青青_播放